第七百四十五章 誓师大会-《明末之海上雄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没多久,刘守成,周林都接到了唐学志的亲笔信函。

    福建巡抚衙门。

    “军门,唐学志又想干什么,听说他刚从南洋回来,就派人联络了刘守成和周林,现在这两个混人,也带着全部的战船,去金门搞什么誓师大会,他这是不将您放在眼里啊。”蔡继善一早就收到手下传回的消息,刘守成昨天就带着船出发了。

    今天恐怕已经到了金门水寨。

    福建巡抚衙门,距离金门如此之近,唐学志既然回来了,也不来拜访一下,就搞什么会盟。

    蔡继善一直愁抓不到唐学志的把柄,这种消息传到他耳朵里,他怎会放过添油加醋的机会。

    “噢,唐学志回来了,这个臭小子,又在搞什么花样。”熊文灿听说唐学志回来的消息,眼睛眯成了一条缝,额头上显出深深的山子纹。

    “我看他还不如一直呆在南洋,回来就不消停,您是不知道,现在不仅是刘守成和周林的船,就连大陈和洞头的战船,也全部出来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金门水域,恐怕已经集结了几百条战船,这要是让朝廷知道,他唐学志擅自调动大军,人家恐怕会说你养虎为患,军门。”

    蔡继善身为巡海道副使,他也有几艘缉私船,只是唐学志的船进驻金门后,很快就整合了从陪都到这里的航线,但凡是挂着鱼鹰令旗的商船,他们都没办法缉拿。

    他们的外水,多数是从那些走私船上获得,现在走私船查不了了,蔡继善一伙,对唐学志简直恨之入骨。

    “养虎为患?蔡大人,话可不能这么说,如果没有唐学志这只虎,恐怕,刘香和郑一官、诸彩佬这些虎,还经常会光顾泉州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,你好歹也是巡海道掌舵人,昔日的边海,和今天相比,有什么变化,想必你比熊某更了解。”

    “为官者,有几个能够独尚其身的,现在,朝廷要的是边海安宁,至于唐学志想怎么闹,只要不闹到陆上来,不费朝廷的银子,咱就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得了。”

    熊文灿看问题,显然比蔡继善透彻得多,不过,这也正好暴露出了他处事弱点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,几年后,他对西北的农民军,却过于执着,千遍一律的照搬边海的成功案例。

    结果导致,屡招屡反,屡反屡招,农民军,最终,将大明朝蛀空了。

    当然,在对待唐学志这件事情上,熊文灿也有自己的难处,人家帮着稳定了边海,也没有向朝廷伸手要过军费,总得给人家点实惠吧。
    第(2/3)页